雲南大白茶的歷史※
2013-11-04 22:09:24


雲南大白茶的歷史

 雲南大白茶產於景穀縣,海拔約1600公尺的秧塔村,是雲南大葉種良種。據傳於清朝道光二十年(1840年)前後 ,”江迤”(即瀾滄江)邊做生意的陳六九,在茶山壩發現白茶種,就偷偷摘了種子數十粒,藏在竹筒扁擔中回到秧塔村。剛開始是種在園子裡,經幾年的培育,成長速度很快,之後擴大種植到周圍十多塊茶地,曾達到三、四畝地面積,年產量可達三~五擔茶。現在園子內還有大白茶樹存活著,其中有株母數樹齡距今150年左右,是陳六九第一次所種植的母樹,主莖圍88釐米,胸圍達到61釐米,主幹有六個分枝,高4.26米,範圍35×360釐米,白茶年產量六、七市斤。

 

  大白茶的製作方法, 歷史上資料為摘下鮮葉,立即以手工進行殺青,接著攤涼、揉撚一道,之後均勻充分的解塊,在蔑笆上均勻地攤開,曝曬直至半乾,複揉一次(收二道漿)再抖散,接著曬乾即可。大白茶產品特色為外形美,白毫明顯、銀毫閃爍,條索碩長健壯,茶湯帶橄欖清香,香氣濃郁清新,滋味甘醇厚重能回甘,湯色明亮清澈,沖泡入玻璃容器後欣賞,有如玉蘭的茶瓣漂浮於水中,饒富趣味。

 

 大白茶在古時曾製作成龍鬚茶,並以紅色絲線紮綑成稻穗狀,作為朝廷貢品,名為「白龍鬚貢茶」。現代大白茶已改用烘青製法,於清明時期,摘取一芽併初展二、三葉,復經[殺青]、[揉撚]、[烘乾]程序。

【上一篇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