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緞泥,天青泥,供春壺,工藝師潘伯民制,手工制法,剛到
2018-10-29 23:49:53


老緞泥,天青泥,供春壺,工藝師潘伯民制,手工制法,

 

手工供春壺 ,老緞泥,   220cc  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    手工供春壺 ,老緞泥窯燒,   220cc  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緞泥,早期最常見通用之泥料,為江蘇宜興黃龍山‧本山綠泥原礦提練而成。

我手上摸的就是本山綠泥層,燒成後為黃色緞泥。


本山綠泥,泥質細膩,跟朱泥泥性相同,生泥溼的時候黏性高,等稍微乾了又變鬆黏性差,所以制壺難成型。

做好了的茶壺,坯再燒窯過程容易開裂,所以純本山綠原礦是很難制成壺,需要一定的技巧。

 

本山綠泥是與紫砂共生,藏在紫砂夾縫中看到,產量不多。

本山綠泥原礦 ~ 在未燒成的顏色有一點青灰,但燒成後又變成黃色。


很多人從本山綠泥字面上,誤以為是綠泥。

 

真空好的緞泥在養泥

 

   

 

本山綠泥原礦燒成為黃色,但有一些本山綠泥與紫砂泥共生

,所以很多緞泥茶壺裡有紫砂顆粒。這是正常的現象,不是添加紫砂。
但市面上也有添加紫砂的緞泥,為了就是視覺效果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本山綠泥,是指出產於黃龍山的泥礦,礦料開採出來呈現綠色的單一紫砂礦,古名:梨皮泥。生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,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(米黃色),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,僅數釐米厚,位紫泥上層與岩板間,俗稱“龍筋”。而且兩種泥性質一致,每層之間並非斷然分明,重疊的部分往往是紫泥、紅泥、本山綠泥混生,特別是可塑性和燒成溫度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。很難區分,於是將其命名為“團泥”。團泥原礦畢竟數量少,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、高嶺石、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。

 

本山綠泥的地質分佈有兩種情況:

 

1.第一種是石英岩板(即黃石岩層,業界俗稱為“龍骨”)的下部貼層,作為龍骨下貼層的本山綠泥成分偏石性,石英含量較多,粘土成分較少,所以需要用較高的溫度燒成,窯燒時較容易開裂,不易燒成,但結晶性能非常優越。

 

2.第二種是蘊藏於紅泥(朱砂)、紫泥(紫砂)之中的夾層,也被稱為“泥中泥”。作為泥中泥的本山綠泥粘土含量較多,燒結溫度相對較低、燒製成功率較高。

 

段泥也是最難燒的,燒不到位就會吐黑,而且容易裂開。段泥的燒成溫度在1170度左右,燒成溫度比較高,所以一般原礦段泥都要燒到有點黃發青是上品。

 

本公司(彥記陶苑)所做的緞泥純原礦壺~

經台灣S.G.S以歐盟84/500/EEC最高標準檢驗:鉛 & 鎘〝均未檢出〞

 

 

 


 

天青泥紫砂,供春壺,工藝師潘伯民制,手工制法,

 

天青泥,手工供春壺    200cc   

 

 

 

 

天青泥,手工供春壺    200cc   

 

天青泥是歷史泥料,是清朝那時的少量品種,沒有一致的說

法,從天青二個字下去解說,不可能是紅褐色的。在溫度上會

很大的變化,1160度是處於紅褐色,1180度是處於青灰色,

1200度是處於青的顏色更明顯。同一個原礦在三種溫度有三

種顏色,請問那一種比較正確?

蘇老闆的建議,如果很在意別人的說法,請勿下單預購。

 

現在的圖片是未燒完成最後階段,所以還要再燒,顏色還會在

變化,而且這種泥料鐵質很多,壺身會有很多黑點,要玩這種

泥料,您就需要接受它,它不可能沒有黑點。從歷史資料,您

們可以自己去查尋。最後建議大家玩泥料,要玩原礦,不要玩

泥料名字,如果添加一些化工原料,達到大家所說的顏色,是

不是您就會喜歡,這是需要思考的。

 

 

 

工藝師潘伯民制

天青泥紫砂,

 

同一批茶壺,同樣泥料,不同的窯溫,所產生壺顏色的變化。

 

同一批茶壺,同樣泥料,不同的窯溫,所產生壺顏色的變化。

還未完成,還會再燒更高的溫度,敬請期待。

 

最美的天青色終於燒出來了,帶一點藍,茶友看到後還說

哇,好漂亮阿,看起來好像銀色。哈哈 。。。

天青泥原礦

天青泥原礦

 

 

大時代普洱壺藝

電話: 0424737788

有任何問題歡迎不客氣來電。感謝。

【下一篇】: